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

愛情是一種迷醉,在愛上對方之前,通常有一段朦朧階段,那時的戀人有點百無聊賴,且毫無防備之心,對猝然而至的愛情,往往不知不覺就束手就擒,好像被擄劫一樣。

但你的召喚 讓我將功德放低
– 《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

迷戀初期,憑藉着主觀的憧憬,投射如詩如畫般的浪漫感覺,心儀對象投擲至一個詩化了的世界,這個世界有了新的焦點,整個世界即告移位,焦點的中心就是所戀慕的「她」,自我消失了,一任激情所搬弄。

這宇宙 這種深情根本虛構
失了足 才會跌落你的地球
— 《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

可是,愛情有如潮汐變化,激情隨著時間冷卻,甜蜜感不知何時突然褪去,教人茫然。當初那命中註定的緣分感以及如在天堂般的日子逝去,換來地獄就在眼前:持續不斷的痛苦、創傷、焦慮、憂愁、怨恨、失望、窘迫一直輪迴更迭;戀人好像是跌入陷阱的困獸,老是提心吊膽。為了彌補那份隔膜,戀人試圖走得更近。可惜這卻摧毀了對方和自己。戀人越是失卻距離感,越發現對方有無盡的缺點,與心目中的戀人形像相距太遠,唯有作出迫不得已的選擇 — 「分手」。

與你歷其境方知多可怕 沒法擺脫
俗套的分手戲碼
—《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

突然失去以往與世連繫的牽扯,眼中的世界暗淡模糊,一浪空虛感拍打心岸。精神上的失序教他難以承受。既然苦難以過度愛別離之,對生命亦沒有絕對的確定,那就只得逃避自由。只是逃避的代價就是扭曲人性,最後生命力枯竭殆盡,令人難以恢復生機。

愛情宿命論

自由意志論者認為,戀人相遇是偶然,在人海之中,你只是我其中的一個「選擇」,甚至極可能是一次隨意的選擇;不過,浪漫愛情至上者卻討厭這種「現實」的想法,因為若然人只是偶然遇上,一點也不浪漫,不符合愛情應有的「氣氛」。偶遇經過經常性重溫,再重溫,是會讓情侶願意相信,他們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注定、宿命。

就正如英國才子ALAIN DE BOTTON在《愛情筆記》(ARN ESSAY IN LOVE) 中說:「總之,我們的人生與愛情若沒有上天旨意的主導,我們是會焦慮的。」在愛情中,大家忽然迷信起來,我們都傾向相信緣份。

沉沒成本謬誤

根據應用心理學指出,當我們為了一件事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例如時間、金錢或心力等)時,即使事情發展不如我們所願,但為了所作過的付出不要付諸東流,我們會不理性地繼續付出下去,直至得到回報為止,這是一種認知偏誤。其背後可能是因為個人正在修正自身的認知失調,也就是因為付出卻得不到預期回報而產生的心理不協調感。另一可能性是因為對後悔所產生的本能反應,或是在試圖說服別人(自己)個人付出的努力是值得。

認知失調

此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於1957年提出,意指當人在同一時間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想法,因而產生了不安的緊張狀態。「失調」是兩種認知之間所產生的一種不兼容的知覺,「認知」包括看法、情緒、信仰,以及行為。社會心理學認為,相互衝突的認知會成為一種驅動力,強迫心靈去尋求或發明新的思想或信念,或是去修改已在心裏存在的想法,好讓不能彌合的認知衝突程度減至最低。研究發現,當一個人信仰越是幻滅,或者越是意識到信仰的荒誕,他們通常會採取以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