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落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年男子梁昌榮因一宗工業意外致令半身癱瘓,餘生被迫著要在輪椅上度過。由於失去自理能力,再加上缺乏親人照顧,因而聘請菲傭 Evelyn 照顧起居飲食。Evelyn 是一名失婚女子,為求生計,不惜放棄成為攝影師的夢想,隻身由菲律賓來港當女傭。那一個夏天,兩個失卻夢想的淪落人相遇相識,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情在他們的主僕關係中發芽,然而盛放的,卻是希望和愛。他們一起經歷的春夏秋冬,令他們學習到底要怎樣面對人生的四季。

德性之愛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紅綿樹是香港常見樹木。開花時,滿樹火紅;落花則可以入藥,製成五花茶;至於果籽會隨著飄落綿絮隨風四散,生生不息地繁衍。電影《淪落人》以紅綿花期貫穿整個故事脈絡,寓意再渺少的人都能有著實而不華的德性,而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相反,它能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的花朵。電影《淪落人》裡面尾段,梁昌榮與Evelyn 在初次相遇的巴士站惜別。此時,綿絮隨隨落下,彷彿隱喻人生的春夏交替,亦承載著彼此的愛與祝福。整套電影體現的德性之愛,很接近儒家所說的「仁」,亦即人文精神。
哲學家阿里士多德指出,「德愛」的重點在於德性,它意指善良的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的是「交互性」,亦即和光同塵與善人共同分享生活和生命,而友情正是以交互性為本質,即強調一種平等性。由於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年齡、財富、身份及性別,總有差異,自然有不平等的情況出現。如果社會存在不平等的關係,便會出現剝削、利用及仇恨。相反,透過純潔又深摯的感情交往、一起共事、互相分享,好友便會成為另一個自己,從此,彼此有同步性,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在德性上相互砥礪,令彼此得以潤澤和提升,使得人生具有意義。
就以電影《淪落人》為例,阿榮用他僅餘的積蓄為Evelyn購買相機,以協助她完成夢想; 而 Evelyn則對阿榮照顧盡意盡心。即使有條件待遇較佳的工作,她亦不作任何考慮;及至後來阿榮將鎖匙交給Evelyn 保管,而 Evelyn 亦想盡辦法為阿榮修補兄妹關係,這些例子都充分體現出二人以亳無條件的德愛。阿里士多德指出,這種德性的本質是持久不變,所以建基於德愛的友誼總是能夠永遠長存,既能促進他人福祉,亦可締造更和諧融洽氛圍; 亦因為它關乎彼此相互交換善的意志,即是所謂「推己及人」,所以德愛不只為求個人滿足和利益,其所做的一切都是建基於友誼之上,讓整幅圖畫顯得更美,而這亦是幸福的竅門。
除此之外,阿里士多德認為,互相交換善意的朋友必定是好人,茲因未經德性培養的人,根本不懂得如何選擇真正美好的事物。因此,壞人是沒有好朋友,他們只以自己為中心,只求獲得而不會施予。而擁有德性的人具有自足性,他們會依據自己的要求自律地觀照生活,而不受外圍因素影響,因而引伸:人擁有好的品德,才有好的朋友。

現實上,若要修養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是很艱難的歷程,因為它必須建基於德性,所以真正的朋友得來不易。而且友情需要花時間去耕耘、維繫,因此,人應要特別珍惜。

青年人很容易動情,他們的愛情大多是因為情感而萌芽,以快樂為目的。火速地戀上,火速地分手,往往朝不保夕。但是這些人都希望能一起共渡時光,並從中獲得了交朋友所要得到的東西。年長的人比較世故,會傾向選擇功用性的朋友;年輕的人則較重視當下的滿足。這兩種友誼關係都難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