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有害

這個時代的空虛感就如毒氣一樣,蔓延四周,教人陷入主體性失落的迷茫。臭味瀰漫,令人「缺氧到似有幻象」,活在虛妄之中,不得不主動放棄清明的理性判斷, 「乏力地躺於地上」,失去思想的自由,儼如一場思想的災害。
隨著人類走向現代,表面上是進步了,但工業革命、現代化、消費卻加深了物化危機。商業全面操控着我們的生活,人與物引生「質變」。而人際關係的質變常見於商業社會之中。因為商業社會講求的是人脈關係,以工具化的商機考量人的價值,這必然破壞人類情感的樸質性。現代的人際關係是店主與顧客,或生意對手,友誼代表了雙贏,亦預示着競爭,當鈔票成為決定人的價值與角色之關鍵,人際價值即被票面化。
從頭再呼吸 沉沉那死氣
滲滿氧化浪漫 沉迷在這耐人尋味
— 《呼吸有害》
此外,在消費社會中,全民都競逐其慾望、追逐新奇;人不再注重生活情調,不再對大自然驚訝,不再感覺到存在問題,只注意「有甚麼」:床邊「有」無敵海景、客應「有」無敵大電視、腦海「有」歐洲名車⋯⋯「床邊有你 廳有你 進出於腦海」。表面上看,我們擁有許多,我們成為擁有物的主人。可是,換一角度,當我們認為我們是某種對象的主人時,我們實際也成為這個對象的奴隸。換句話說,社會大多數人都可能已經中毒了!
舊事物充斥空氣內 一呼一吸都有害
床邊有你 廳有你 進出於腦海
— 《呼吸有害》
只要走進任何一家大型百貨公司、領匯街市或超級市場,即發現身邊有太多的選擇。正因每日都是非逼你作個決定不可,腦海裡面充斥著各種誘惑,有時候會令人感到麻木,甚至於讓人感到威脅。
你的氣味 築起了圍牆
從頭再呼吸 殘存那種美
現在嚐到的苦 從前是最動人甜味
—《呼吸有害》
當我們的文化僅奠基在購買慾上,奠基在交易互惠的觀念上。現代人的快樂窮得只剩下觀看店鋪櫥窗時的驚喜,以及藉由消費、交換所產生的興奮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寂寞充斥空氣內 抑鬱吸入來
— 《呼吸有害》
英國哲學家穆爾指出,這就是享樂主義的矛盾:我們愈是有意識地渴求快樂,便愈難得着快樂。因為消費文化正大幅度提升我們對快樂的期望,期望愈大,失望愈大。但與此同時,我們似乎無法逃離這種氛圍。
似欠缺勇氣 不敢失去你
亦欠骨氣讓 身心也逃離
– 《呼吸有害》
存在主義者則指出,人一旦擁有太多東西,就會忽略內在自我。內在自我有個特點,如果你沒有付出,就很難得到成長;付出與得到是相互。所以,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一個特點就是恐懼「失去」。凡是集中心力去求「有」的人,必陷入患得患失的心理循環中,其人格變得被動。被動人格是心理學概念,就是一個不完整、欠缺主宰性的個體;他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他已喪失了自我。喪失了自己的人,成為一個疏離的個體。這類人整日談天說地,但沒有真實的感觸;其談論話題只圍繞「你擁有甚麼,我擁有甚麼」,炫耀、對比,總想超越別人、比別人擁有更多,卻不自覺內心的貧乏,然後不之不各被社會削平。
若要逃離這種消費文化,人必須意識到「求名利」的背後,真正追求的是安全感與心靈的滋潤,並「要清空腦袋」,以尋求內心的平靜安穩為終極目標,以撇除過度自我中心的表現。無論是自戀、自憐、無聊抑鬱、負罪感等,抑或是向外的:求名、求權、求勢、求利、好勝等。
窒息都不意外 不呼不吸不盼待
不要你 不要你 要清空腦袋
—《呼吸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