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殺列車
屍殺列車裡面的「喪屍」彷如似曾相識。社會動輒以「喪屍」一詞來描述在隧道席地而睡、無家可歸的露宿者,又或是全港近一百三名萬名窮人,我們不禁會問這個社會,他們是不是中了「屍毒」啊?這群看似感染屍毒的朋友表徵充斥在我們的城市人面孔。大家對窮人充滿偏見,在媒體出現各式各樣的標籤。我們都把標籤說得朗朗上口,畢竟全港有至少 13 % 罹難者。然而,我們卻未必真的認識標籤背後的人,也未認清問題的真相。
就像政府以派發港幣消費劵元來藏富於民,有些人會一廂情願以為窮人必定口水直流;也有些人即說,綜援養懶人,這些懶人多是新移民,所以新移民就是搶資源,不配得拿取消費劵。但新移民真是這樣嗎?貧窮人真是這樣想嗎?這樣的推斷成立嗎?事實能勝於雄辯(或詭辯);要了解事實,就要進入現場。搜查貧窮人很流行的看法,然後再從遠至近,藉着具體的數字和貧窮人的具體生活,讓你看到這些觀點是如何的偏狹,帶來怎樣的誤解。親身了解、訪談、體會,是最能有效打擊偏見;這樣做,最能抵抗那些「喪屍論述」帶來的迷思。
尤其得悉貧窮長者使用消費劵購物的故事,你就知道這些消費劵根本解決不到基層市民生活的困局。相反,外判制度卻有如無型屍毒,層壓式手段壓乾低下階層,把活在資本主義下的人之良心吞食掉,迫使前線清潔工自備垃圾袋,並且因為害怕被外判公司封殺而不敢把真相說出。要非親身聆聽過,別妄想那些很乾淨、自保的報告文件,真能好好評價這些公共政策對社會帶來的利與弊。
在這個對貧窮人充滿敵意和歧視的社會,人們更需要貧窮人士挺身而出為友伴發聲,讓我們明白他們生活的景況,遭受到怎樣的歧視,經歷着怎樣的掙扎。這份信任和勇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掌聲和敬重。惟願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中,良心一再激動,使這個城市的公共政策不再停留於空談,真心回應基層市民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