矇著嘴說愛你

人類會因求愛不逐而自殺,但為何不會因為求性不逐而輕生?究竟原因,跟愛與本能不同有關。本能欲求是一種求生的驅動力,求覓食、求安全、求性滿足,一切都只為延續下一代。但是愛較性衝動一定多了些東西。人類的愛不僅能求得生存的安全感,更使我們活得幸福,這是人類超越性的體現。

愛接愛 人連人 可以一拼 活化 我心境 – 《矇著嘴說愛你》

縱觀人類各種文化現象,各個人文社會學範疇都是從人性中特有的創發能力、想像能力、理性能力等所建構,每一項都肯定人類有一種超越自我的能力,而在超越自我的能力當中,人類同情別人,愛護別人,我們稱之為同理心(empathy)。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 – 《矇著嘴說愛你》

當下我們活在不太友善的社會經濟環境,無理抹黑、督灰、放眼盡是各種荒謬絕倫事⋯⋯社會開始變形扭曲。有些人歸因於政治因素,有些人認為要整頓教育,但我認為,歸根究底在於人為何會失去同情心。同情心不是本有的嗎?依孟子的意思:人皆有四端之心,側隱、是非、羞惡、辭讓這些心靈特質,所以孟子繼續說:「求其放心」,人應該尋求他放失了的本心、同理心,方法就是我們要反身而誠。所謂真誠,並非自以為是,而是隨時可以展現為具體的善行,努力實踐推己及人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藉由將心比心來實踐仁愛。因此,反身以誠就是不為任何利益而損傷道義,也不為任何理由而委屈別人,保持光明坦蕩的心胸,那麼就可以體會「樂莫大焉」的意境。

生活在劫難裡 心靈從未給沾污  即使要蒙著我嘴 我亦可高呼 – 《矇著嘴說愛你》

由此觀之,人生正途是順著人性的要求而展現的。這樣的人生始於明白善是什麼,再出之以真誠,由內而發產生力量,使自己主動行善。為了完成這個目的,有所犧牲在所不惜。學會上述思想,人生操之於己,快樂自然也將如影隨形。

利他主義

人類的親社會行為是指任何自發地幫助他人或者有意圖地幫助他人的行為。人類其中的親社會行為為利他行為,是指在亳無回報的期待下,表願出志願幫助他人的行為,包括期待回報的行為。

影響他人助人行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