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愛教主

可愛,用來形容人事物,指其漂亮、迷人,很容易就讓人愛上,英文的cute、lovable、或adorable都能表達這樣的概念。這三個單詞很基礎,使用情況普及。然而,英語字典卻別開大門,迎來日文音譯的Kawaii。
「Kawaii」的表意雖然是指討喜,然而,它所形容的可愛卻帶點張揚、引人注目與亳不掩飾。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Kawaii 風潮就開始醞釀,逐漸成為日本大眾文化的重要元素。及後,這股潮流更是鋪天蓋地,滲透到各個層面,舉凡飲食娛樂、衣著打扮、玩具貼圖、行為禮節及卡通人物等無不受其影響。後來隨著文化全球化的輸出,這股Kawaii風潮甚至吹遍世界各地,蔚然成風。
世人對Kawaii 的青睞,跟我們都渴望得到「愛」有關。舉凡是有血有肉的人類,無不希望被他人尊重、關注、讚美、支持,因此形成「自我形象」的問題,即是擔心在他人眼中自己是否成功,是否擁有財富、名望,是否聰明、強健。因為在勢利的社會裏,缺乏愛或被漠視,就會讓人感到憤怒和絕望。但在一個人際關係日漸疏離的社會,我們總是不能自我肯定。因此,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就顯得很重要,亦即我們似乎必須要透過別人的眼光,才能看到自己。

寂寞正因這麼喜歡你
快樂在我總可以希冀
沈默的一眼 微妙的一笑 能令我半死
– 《不可愛教主》

人們需要被愛,於是我們千方百計要使自己變得「可愛」。例如:想盡辦法引人注目,將自己打扮得漂亮迷人。至於精明的廣告商亦大力宣傳那些吸引別人眼球的裝備,如化妝品、瘦身藥品,因為現代人對「可愛」的追求,目標就是要「贏得朋友及影響他人」。
在父權主導的社會,男士和女士使用的吸引方法迴異。男士要變得「可愛」,就必須要變得成功,變得有權勢、有錢財、有地位。至於女士的「可愛」則屬於防禦性。即是引人關注的同時,亦要帶點矜持。因此首要是使自己的外表顯得有吸引力,例如:刻意打扮、保養,考究穿着等等。她們認同的「可愛」,本質上只是「時尚」與「性感」的混合物。
另一些使自己有吸引力的方法是男女通用,諸如培養良好的舉止、儀態、風度,有趣的談吐,能夠助人等等。表面上看,現代人都懂得修飾自己,使自己有效地獲得他人的好感;可是,人們並沒有留意如何培養自己的愛心,如何去實踐真愛。

存在溫馨過 存在關心過 誰又看結果
– 《不可愛教主》

在感情方面,對男人來說,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女孩子是他所要追求的獎品。因此,女方必須保養得宜、談吐得體。至於女士而言,擁有身份、財富的男人亦如斯。「吸引力」淪為一張漂亮的包裝紙,裏面所包裝的是戀人所需要的品質;「可愛」窮得被物化,亦即是成為可以被控制、分解、操弄、改變、轉型、交換、消費、生產的東西。

像病態般這麼喜歡你
你每次接觸都支配悲喜
眉頭額角聯想都是你
無論一起  不一起 – 《不可愛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