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五步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落實,這是香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時代洪流的洗刷之中,獅子山下一個鮮為人知的球場裡,一支棒球隊的歷史故事,卻逐漸被人遺忘。當年,任職於沙田區內第五等中學的盧校長力排眾議、向沙田區政務專員曾先生爭取資金,希望於校內成立一支棒球隊,以期藉由運動教化頑劣學生團隊精神及抗逆能力,提升他們自尊感。盧校長將球隊訂名為「沙燕隊」,這亦是香港第一支華人少年棒球隊。十名年青棒球員與香港一同處於躁動不安之時,帶著青春鬱結的沙燕隊眾人,被一場又一場的大敗羞辱過後,一直在放棄與堅持之間徘徊。其中,阿龍、細威、陳強等人在球場上時而針鋒相對,時而大動干戈。在一場場有形爭鬥之背後,卻隱藏著不少無形風波。然而,在一念之間、掙扎之中,各人都修煉勇氣、突破自己,戰勝鬱結;在黃金時代中,打出自己的光輝歲月,灑滴著青春的汗水,與香港一同成長。終於,沙燕隊迎來與強敵日本水牛隊的終極一戰。

沙燕之歌

人類經常陷入一種認知謬誤,就是愛將「成功」與「失敗」這抽象概念化約為簡單二分法,然後將之抽離成為道理。究其原因,跟社會持續鼓吹成功的重要性有關。 

現代社會強調精英主義,亦即是一個「比較」遊戲,白手興家和通過競爭的人士被社會標榜為當代的「成功者」,他們能在社會精英中脫穎而出,同時誘發更多人投入參與這個競爭。只是,在這個汰弱留強的遊戲規則下,「成功者」永遠只能屬於小部分,大多數人都只是淪為「成功者」的陪襯品。這些「失敗者」被貼上「平凡」甚至「能力不足」的標籤,社會形象不斷被踐踏。於是,為求改變,便不斷自我增值,工餘進修、考取文憑以取得專業資格,鞭策自己、力爭上游,直至能夠求取「成功者」的名譽。無怪乎,我們從少就被教導,失敗乃成功之母。後來,老師更教導我們,愛迪生在發明鎢絲燈泡之前,需要嘗試了千次才成功。所以,我們一直忽略失敗這個母親,其相信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浮躁不安的我們 無法不憧憬桂冠
揮出的棒 想擊破 阻隔著視野的門 – 《沙燕之歌》

但人愈大便愈發現,失敗與成功的關係非比尋常。它們本身並沒有簡單意涵,亦不像母子關係,一切異常暖味。

有人認為,成功能讓人有飛天般的飄飄然感覺,但失敗才是把沉實的錯,讓你腳踏實地,在能真正飛起之前,好好審視自己和周邊的一切;亦有人辯稱,成功與失敗是形與影的關係。兩者的位置可能互換,有時成功是形、失敗是影,有時是調轉,但一定會並存,只是人不一定能同時都看見;更有人指出,失敗與成功在玩捉迷藏。失敗不能接受自己,他不斷地追逐成功,但當失敗開始接納自己的本相,他才發現成功原來不是他起初以為的模樣。成功不想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失敗,因此,極力想要抓住現在擁有的一切卻抓不住當他漸失去時,才發現失敗的豐富內涵。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失敗是一種難言的滋味,卻是身體最具體的經驗。這種滋味像暗黑料理,沒有誰願意去品嚐,卻又是人生必然上的一道菜。反之,我們愛展示成功,欣賞成功,皆因成功能讓人有飛天般的飄飄然的感覺,讓人體會到其極致之美;這解釋為何記者只會訪問公開試狀元求學之道,又會將鎂光燈放在奧運金牌運動員之下。因為我們無不喜愛追求成功。 

常掛起天真笑容 迷信有一天乘風 – 《沙燕之歌》

然而,成敗對錯界線之浮動與挪移,絕非我們能用各種荒謬的形容詞去將之定位。畢竟每個人看到的色彩世界都有所不同,各自所見到的世界都沒有絕對。既然如此,一切法則都是相對,失敗和成功使然。況且,若不按照世界一般的法則運行,並不就註定是失敗,茲因好與壞的定位根本難以定義。反之,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成功與失敗之間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呢? 

其實成功與失敗於很多時候都可以同時存在。一個藝術家,想畫一幅一鳴驚人的畫作,然而,他失敗了。但是,在畫的過程中,他卻更了解自己,那在藝術水平來說,他可能是失敗,但在個人成長而言,倒是有所累積和學習。《點五步》裡的香港棍球隊成員全都是來自Band 5 學生,時刻經歷學業失敗,這因而驅動盧校長為學生在傳統學制以外,尋找另一條可能達致成功的渠道。即使比賽輸了,隊員的逆境智商與協作能力亦會因而提升。

願你相信 捱過明天的試煉
會在背後發現 天際聚滿飛燕 – 《沙燕之歌》

另一方面,成功雖然能推動社會進步,但最大代價是犧牲所有人的心理平衡素質。失敗者的自我形象固然低落;而成功的精英,特別是在高度發展的金融社會中的精英,他們的快樂指數亦普遍偏低。原因在於這類人的自信心、生活素質雖然較高,可是內心必須時常警惕「後有來者」,怕被他人超越,因此在激烈的辦公室鬥爭之餘,成功「上位」者亦往往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當我們跳出傳統精英主義下的思維框架,自會發現,準則從來不止一個;即使失敗可能是終局,但悲劇也可以是力量。當我習慣成功和失敗的共生關係,生命就不至於大悲大喜。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盡自己努力放膽一試,畢竟成功需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既若無法改變自然條件、地理環境與民心歸向,我們唯有只管享受過程中的樂趣,然後學習放手。當人生經歷積累,自然學會不計較得失。

願你知 每步每步和誰奮鬥
別再憂 未能動搖命運之手
若結果 偏不如意 始終無悔
拚命過 去追求 – 《沙燕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