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人生

這些年,正當厭世風潮正如日中天的時候,新詞彙「佛系」突然來襲,令人驚訝。
所謂「佛系」,多半帶點「與世無爭」與「一切隨緣」的處世之道。反正不管再怎麼爭、再怎麼搶都沒有用,那又何必這麼執著呢?例如;以前的人搭計程車總是爭先恐後,但「佛系乘客」卻不爭了,自己默默走到計程車營業據點去搭車就好。此外,「佛系戀愛」就是任由伴侶對生活大小時作出選擇看哪部電影,要幹嘛就幹嘛,各自隨緣,而不是愛得火熱,吵得火熱;至於「佛系家長」則一反昔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免得兒女辛苦,因而拒絕從小培養孩子學各種才藝。孩子想做什麼讓他自己決定,就算毫無成就也無所謂。
聰敏的 不上學了 不過少張執照
機智的 工也辭了 無謂擁有車票
不要做富翁 擔心綁票 – 《佛系人生》
簡單來說,所謂的「佛系」指的就是「躺平」,不爭不搶,反正不管再怎麼爭、再怎麼搶都沒有用,那又何必這麼執著呢?這種處世之道,乍聽之下難免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這難道不是自暴自棄、隨波逐流嗎?如果整個社會的年輕人都變成「佛系」,將來我們城市不會滅亡嗎?
差不差哪有絕對 無聊下去便無懼
苦痛 無根據 假使見字可以天天喝水
 – 《佛系人生》
於是網路上掀起一來波又一波的論戰,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所謂的「佛系」(「躺平」),並不是真的「成佛」,而是一種消極的逃避、無所作為而已,這群年輕人將來一定會自食惡果。果真如此嗎?
其實,「厭世」與「佛系」的關係就是後者是前者的延續。「厭世」是起點,而「佛系」是終點,當一個人厭世到了極點,他就出世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厭世太累了。一個人會厭世,表示他還對這個世界有期望,只是因為他沒有辦法把世界改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所以才會厭世。因此,厭世的人其實都是愛世的傲嬌;當一個人完全對世界沒有任何期待,失去所有熱情的時候,他就會變成佛系了。不期不待,不受傷害,這樣的人生便會過得比較輕鬆呢!
親愛的 親到病了 急症也等不了
色與空 想到傻了 無夢想有心跳
– 《佛系人生》
只是,現在這個社會當個佛系男女之所以會被指責,原因有內外兩面:外部原因是,如今幾乎全球都是資本主義市場,在市場機制中,所有人都是商品,競爭力至上,如果你不想辦法讓自己變成一個高價的商品,那就是頹廢,就是不思進取。在這樣的全球風氣中,沒有「佛系」男女的立足之地。

內部原因是,一般人的「佛系」心態,其實只是當一個麻木無感的人,只能從當下的情境之中逃離出去而已。這樣的「佛」實在不夠徹底。真正的「佛」,不只能逃離當下的情境,根本不他逃離了整個世界,逃離了整個宇宙;甚至可以說,「佛」已經完全沒有「我」了,而一個沒有「我」的人,你要去哪裡尋找他的存在呢?

言下之意是,如果我們真的成「佛」了,還會在意外部世界嗎?就算這個世界是資本主義市場,與我何干?就算國家覆滅了,與我何干?就算我死了,與我何干?千千萬萬個問題,歸結到底,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還「佛」得不夠徹底。如果想要從厭世的困境中徹底解脫,就得先「成佛」才行。

師傅不理錯或對
平庸是偉大人物的壯舉
死去 活來 沒悲慘的證據
冬去 夏來 沒春秋的證據
– 《佛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