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Ok to be sad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帶著有色眼光來看待情緒這件事。情緒被迫區分為能夠攤開在明亮檯面上,以及必須隱藏在灰暗桌面下。有些情緒,令人望而生畏,生厭、敬謝不敏,不願讓這些情緒附著在身上。例如對於負面情緒,我們總是極力推開,又或是選擇迴避與漠視將它們。只是,它們依然存在於內心深處,恣意發酵。然而,情緒本質沒有好壞,沒有絕對,不需批判,不用評價,因為我們每個人曾幾何時都有著一個個無常意外的故事,悲傷伴隨著不解;憤怒夾雜著絕望;羞愧隱藏著怨恨。只是,很多人都深陷分不清楚悲傷、憤怒、羞愧等「情緒」 ,其實可能會被自己「感受」情緒的方式,加重了內心戲碼的殺傷力,而讓創傷情緒被衍生出的不解、絕望、怨恨等感受給淹沒。
你想見他 想見他 沒有他
如常每日假裝 不算太差
有一晚 突然倦透了
然後你哭了 其實未夠瀟灑 – 《It’s Ok to be sad》
事實上,情緒可以透過人的五大「感」官:眼、耳、鼻、舌、身,去覺察和承「受」,因而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例如,大家一定有過怕痛的恐懼情緒出現,而不敢看傷口、選擇避免感受疼痛以降低恐懼的經驗。這樣採取逃避去感受真切情緒的方式,可能會過度放大痛覺感受,也可能過度增強恐懼情緒,而陷入情緒創傷中。因此,一旦情緒被一層一層被撥開,便更可能碰觸到情緒底下躲藏的羞愧或其他感受。例如,人遭遇挫折失敗時很容易感到孤獨,因為自己不願示弱面對挫折,因此隔離了受傷情緒,也隔離了與人的連結。但沒有人可以在孤單中復原,當我們願意脆弱,才能與人連結、終結孤獨。
來提提你 難平的
從未因包上紗布
能自欺 好了吧 – 《It’s Ok to be sad》
因此,惟有當我們嘗試讓自己有著打開自己情緒心門的動力,勇於面對在這扇門裡所存在的正負面情緒,並且願意定睛、覺察、梳理、解讀、呵護受傷情緒的存在,允許自己保有當下的任何負面情緒,合理善待自己時,我們始能坦然面對生命無常的衝擊,而漸漸不慌不亂地安住自己。同時,讓自己更加熟悉內在的自己與外在他人之間的關係,接受脆弱而真實的自己,繼而得到療癒。另外,我們亦可以嘗試意識情緒其實是一種蛻變內心的能量。它幫助我們轉化生命歷練,展開心理療癒之路,以及讓我們隨著時間而逐漸形成眼前的自己。所以,只管讓它像浪潮像撲來一般流過、經過、感受,就得以繼續在人生這大海中安然航行。
浩劫記憶 縱使可怕
別拼命壓住它
抱擁終生的痛 學接受有瘡疤 – 《It’s Ok to be sad》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讓自己有著打開自己情緒心門的動力,勇於面對在這扇門裡所存在的正負面情緒,允許自己保有當下的任何情緒,合理善待自己,重新梳理情緒,自我覺察情緒,讓自己更加熟悉內在的自己與外在他人之間的關係,接受脆弱而真實的自己。因為情緒是種能量,所以只管讓內心多變複雜的情緒流轉,有如像浪潮像撲來一般流過、經過、感受過,就得以繼續在人生這大海中安然航行,並發掘出人生酸甜苦辣的當中滋味。
不必裝作退燒
不必裝作放低了
真的心碎 不必裝作笑
若你給搶走 的太緊要 – 《It’s Ok to be 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