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己是人生的共慧。存在主義認為,惟獨人能自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於世上,並且自覺地要求主宰自己的生存方式。
每個人都不會先天擁有某種必然屬性,而是終其一生不斷奮鬥拼搏,然後藉由不同人生經歷,領悟「我是誰」。所以,人的存在是一種現在進行式,它是經由我們不斷對人生作出「自由選擇」,自然生成與呈現出人生不同可能性與獨特性。而每個人生抉擇宛如一次心靈烤問,讓人承擔自己要不要存在這個問題,亦即「To be or not to be」。所謂「to be」,就是一個開展。而人生最豐富也最生動的剎那,也許就在這種猶豫徘徊的那一片刻,那是生命中懸而未決的時辰。這種猶豫也絕不是優柔寡斷,而是體味人生的豐富性和多種可能性。它蘊涵無窮的創造力,讓人心靈可以向前開拓,然後不斷塑造自己。當我們專注於抉擇自己要成為甚麼樣的人之後,人自會發揮其內在的可能性。
快樂是 快樂的方式不只一種
最榮幸是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 -《我》
另一方面,人並沒有既定的本質,同時亦捉不住自己。正如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的輕》的內容所述,人類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能測定我們的決策孰好孰壞,原因就是在一個給定的情境中,我們只能作一個決定。」我們沒有被賦予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生命來比較各種各樣的決斷。因此,他必須為自己的最終決斷、這種一次性的不可挽回的決斷負責。更深層一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因為我們存在的境況是處於被拋擲的狀態。人不知從何而至,亦不知將往何方。我們的來與去都是不確定,四無傍依,屹然佇立於此,恍如天外飛來,在孤獨的沙漠裡元然而有。這種無所來由的自我,孑然獨立,四下陌生茫然。在全知與無知之間,人體會到每天只要活着,生命總是會向前踏出一步,面對着「我存在」的事實。
我喜歡我 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我》
正因為每個人都是透過動態、自由的經歷體會生命存在的意義。因此,若要認識一個人,我們便應從對方角度看世界,意指不帶任何假設,讓事情自然地「站出來」,並訴說其存在的意義。例如:我們要愛一個人,就得花時間去關心、包容對方;在過程中,人便領悟相互交往的艱難。真正的愛,必須奮力以赴,面對生命中呈露出來的種種苦與樂。原來這裏並無先在而浪漫的緣分,也沒有一蹴而至的永恆的愛情。只有讓生命自然流露,我們自會迎接此不斷生成、不斷湧現的生命歷程。
對世界說 什麼是光明和磊落 -《我》